劈竹切削、彎折固定、蒙布上色……歷經160多道復雜的工序,一條栩栩如生的布龍扎制完成。
臨近春節,記者走近富川瑤族扎龍技藝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陳初敏,感受他對這項傳統技藝的深深熱愛以及在堅守中的創新。
扎龍是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的傳統技藝,2021年,富川瑤族扎龍技藝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家住富川縣蓮山鎮蓮塘村的“85后”青年陳初敏是這項“非遺”的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
陳初敏在工作室切削竹條。新華社記者王楚然 攝
記者來到陳初敏的工作室時,他正蹲在地上,用篾刀修整竹條。隨后,他將竹條放在煤油燈上熏烤,趁熱彎折到合適的角度,再用棉紙搓成棉線將其連接固定,做成龍頭骨架。
這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實則內有乾坤。“將竹片一分為二固定在兩側才能保證龍頭的對稱之美,用棉紙搓棉線來固定比鐵絲貼合度好,用煤油燈做火源是因為其熏烤后的炭煙味道能夠防腐防蟲?!标惓趺艚o記者介紹其中蘊藏的“小巧思”。
扎制龍頭是扎龍中最難最復雜的一環?!拔凝垺北砬橐认闇睾?,“武龍”就要顯得霸氣威武,這些需要扎龍手藝人對骨架的精心勾勒和布面的仔細著色。
“都說‘畫龍點睛’,扎龍也是如此,龍眼睛扎制的位置稍有偏差,布龍就難以傳神,要經過多年練習才能得心應手?!标惓趺粽f。
陳初敏在對布龍的龍頭做裝飾點綴。新華社記者王楚然 攝
談及緣何走上扎龍之路,陳初敏提到最多的就是“喜歡”。
“從小就看著祖輩父輩扎龍,慢慢就喜歡上這門手藝。”陳初敏說,他曾經應征入伍,也想過去大城市闖蕩,“但仔細想想,我還是熱愛扎龍,享受扎制的過程?!?/p>
于是他接過老一輩的衣缽,全身心投入他熱愛的事業。
扎龍“非遺”傳承至陳初敏手中,有所“變”也有所“不變”。
用黏性更好的乳膠代替漿糊、把易掉色的礦物顏料替換成上色更持久的新型顏料、為小孩子量身打造“小草龍”,頭腦靈活的陳初敏對布龍做了許多改良創新。
但他也有對傳統扎龍技藝執著的堅守,堅持選取上好的毛竹材料、始終純手工制作不趕工敷衍,這也為他贏得了好口碑,每至年節慶典,他的“龍訂單”都源源不斷。
在蓮山鎮蓮塘村非遺傳習館,陳初敏在扎制“小草龍”。新華社記者王楚然 攝
扎好的布龍會在上燈炸龍節使用,這是富川當地一年一度的新春盛會,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炸龍時,年輕小伙子將布龍舞起,百姓爭先恐后沖進鞭炮火光之中,穿龍肚、炸龍身,現場人潮涌動,火樹銀花,預示新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一條條布龍、一次次炸龍中飽含富川人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穿越古今的祈盼是扎龍技藝生生不息的內生力量,陳初敏這一代傳承人正將這門手藝發揚光大。
當記者詢問在他之后扎龍是否后繼有人時,他喊來了自己的侄子,“小伙子叫陳俁剛,剛滿18歲,像我當年一樣熱愛扎龍?!标惓趺粽f。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
-
北京環球度假區將開啟環球中國年在表演隊伍
北京環球度假區將開啟環球中國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環球度假區獲悉,2022年1月22日至2...詳情
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