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無處不在,它的“足跡”遍布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真菌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可能會導致真菌感染,其中侵襲性真菌感染具有高致死率。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真菌的免疫逃逸會加劇重癥感染的風險,使得臨床診療變得更加復雜。因此,深入探究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機制,對于研發新型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近日,同濟大學醫學院賈鑫明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題為“BLNK negatively regulates innate antifungal immunity through inhibiting c-Cbl-mediated macrophage migration”的研究成果,揭開了真菌免疫逃逸新機制的神秘面紗。
真菌感染過程中,巨噬細胞缺失BLNK后遷移能力增強
髓系細胞BLNK缺陷小鼠在真菌感染中的生存率更高,腎臟真菌負荷更低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研究發現了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新機制:真菌能夠激活B細胞連接蛋白,抑制具有殺傷真菌功能的巨噬細胞向感染部位遷移,實現免疫逃逸。在真菌感染的過程中,缺失BLNK分子的巨噬細胞具有更強的響應趨化因子的遷移能力,從而導致髓系細胞BLNK缺陷的小鼠在真菌感染過程中生存率更高,其主要感染臟器—腎臟中巨噬細胞的浸潤明顯增加,從而增強了小鼠清除病原真菌的能力。
真菌感染通過BLNK抑制c-Cbl磷酸化,阻礙巨噬細胞遷移,實現免疫逃逸
研究團隊還發現,人體常見的機會致病真菌——白念珠菌能夠通過其細胞壁的多聚糖成分,如β-葡聚糖或α-甘露聚糖,激活巨噬細胞中的BLNK,后者競爭性抑制c-Cbl的磷酸化,進一步抑制巨噬細胞中細胞骨架的組裝及偽足小體的形成,最終阻斷巨噬細胞向感染部位的遷移。因此,白念珠菌通過激活BLNK,阻斷巨噬細胞的遷移,從而抑制機體的抗真菌免疫應答。
這項研究通過發現白念珠菌利用其多聚糖激活BLNK,抑制c-Cbl介導的巨噬細胞遷移,從而負向調控機體的抗真菌免疫應答,揭示了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新機制。這一發現不僅為真菌的免疫逃逸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也深化了我們對真菌與宿主互作調控網絡的理解,并為未來開發新型抗真菌免疫治療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同濟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楊宜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同濟大學醫學院賈鑫明教授和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口腔科顧也博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衛健委項目、上海市科委揚帆項目的支持。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
-
北京環球度假區將開啟環球中國年在表演隊伍
北京環球度假區將開啟環球中國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環球度假區獲悉,2022年1月22日至2...詳情
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