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標志性的卷發,一張漫畫感的臉,史蒂文·伊瑟利斯提著大提琴走到舞臺中央,掌聲響起。
10月29日晚在上海交響音樂廳,這位和馬友友、麥斯基齊名的大提琴家,在上海首開獨奏音樂會。幾天前,和伊瑟利斯相交三十年的鋼琴家霍夫才在同一方舞臺獻藝,兩位英國國寶級音樂家前后腳登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讓樂迷直呼幸福和過癮。
伊瑟利斯獨奏音樂會也是上海交響樂團2023-24樂季中的演出。圖片提供:上海交響樂團,攝影:蔡磊磊。
和上海的不解之緣
從巴赫、舒曼到勃拉姆斯,伊瑟利斯帶來一套傳統的德奧經典,演到激動處,卷發飛揚,像在蕩秋千,也像在跳舞。
勃拉姆斯是音樂會的重頭戲。
《第一大提琴奏鳴曲》完成于1865年,彼時的勃拉姆斯正經歷喪母之痛,三個樂章均以小調寫就,容納了無限哀慟與憂郁。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創作于1886年,勃拉姆斯已經五十多歲,并完成《第四交響曲》,進入人生創作的巔峰期。這一晚期力作延續了其一貫的創作風格,篇幅長、結構復雜、樂句寬廣,有人形象地將其比喻成交響曲。
舒曼則是伊瑟利斯的最愛,《三首浪漫曲》誕生于舒曼職業生涯最多產的年份,充滿著浪漫主義的夢幻色彩。
“舒曼是我的神,不管是作為音樂家,還是身為作家,都是一種理想型。”伊瑟利斯12歲便對舒曼情有獨鐘,拖長口音念他的名字時,直嘆詩意唯美。如果必須在所有大提琴協奏曲里選一首最愛,毫不猶豫,他會選舒曼。
伊瑟利斯與上海有著不解之緣。2015年,他與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攜手來訪,演出了海頓《第二大提琴協奏曲》。
音樂會的背后意外頻生。演出當日,他嚴重高燒,兩度失去意識,被緊急送醫,但演出當晚,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樂團里都是年輕人,我不想讓他們失望。那也是我第一次來上海開音樂會,我想對得起觀眾,所以堅持下來。”和澎湃新聞記者憶當年,伊瑟利斯的表情里仍是痛苦。
演出結束后,上海國際藝術節拋出繡球,邀他次年來上海首開獨奏音樂會,伊瑟利斯欣然答應。然而,離演出還有幾天時,他的家人突發重癥,需要手術,不得不抱憾取消。
伊瑟利斯的第二次上海行已是2019年。他在上音歌劇院和慕尼黑室內樂團同臺,琴弓剛放下,就被朋友拉去了一步之遙的上海交響音樂廳——他的姐姐正和鋼琴家席夫合作室內樂,兩臺音樂會都是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項目。
“不可思議,實在太巧。”伊瑟利斯聽了音樂會下半場,又和家人好友晚餐敘舊。迷人,成了他送給上海的關鍵詞,不僅因為同一個夜晚、同一個街區有兩場高質量音樂會,更因為他發現小樂迷的數量十分可觀。
“這也是我為什么很樂意到中國來演出,遍布年輕人。我喜歡孩子們對音樂的反應,喜不喜歡都寫在臉上,很真實。這和歐洲太不一樣了。”如潮的掌聲中,伊瑟利斯將鮮花送給第一排的一位小姑娘,和2019年演出謝幕時,如出一轍。
“我喜歡上海,不僅街景美,人也很友善。”伊瑟利斯住在上交對面的黑石,演出間隙,他喜歡和搭檔、鋼琴家史康寧在衡復音樂街區散步。有一次,二人路過一家打烊的面包店,老板娘看他們來回踱步、欲言又止,大方地敞開大門,邀他們進去共賞美食。
伊瑟利斯獨奏音樂會也是上海交響樂團2023-24樂季中的演出。圖片提供:上海交響樂團,攝影:蔡磊磊。
一位全能型藝術家
65歲的伊瑟利斯出生于英國的一個音樂之家,之所以學大提琴,來自家庭分工——他的大姐是中提琴家,二姐是小提琴家,爸爸是業余小提琴家,媽媽是鋼琴老師,再加一把大提琴,可以組成完美的室內樂組合。
伊瑟利斯的童年里充滿了排練室內樂的快樂,也因此埋下了種子。獨奏、協奏之外,他頻繁現身室內樂。對他來說,所有音樂演出都是室內樂,不管是獨奏還是協奏,都是不同形式的音樂對話,都需要不同聲部親密交流。
如今,人們提起這位扎根英倫的大提琴家,總會將他和馬友友、麥斯基相提并論。
“同行之間不是一種競爭關系。”數十年不變的卷發造型,已經成了伊瑟利斯和麥斯基的標簽,兩位長著“卡通臉”的音樂老頑童拿卷發做文章,還一起拍過不少搞怪照片, “麥斯基風趣、可愛,喜歡不停地講笑話。”
寫作,似乎成了英國音樂家的一項準入門檻、一個基本標配。
前幾天來上交的鋼琴家霍夫,從小說寫到回憶錄,今春才出版《足夠了:童年的場景》;過幾天來上交高歌《冬之旅》的男高音博斯特里奇,著有《舒伯特的〈冬之旅〉——對一種執念的剖析》,剛出了中文版。
伊瑟利斯同樣閃耀著寫作的才華,常為《留聲機》《衛報》《每日電訊報》等報刊雜志撰寫音樂文章。
他的《貝多芬為什么扔燉肉》《亨德爾為什么搖擺他的假發》,通俗易懂,風靡一時,寫作的直接動因來自兒子——他想寫一些能讓孩子們看進去的音樂讀本。
在和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合作后,他又發現,有必要告訴他們如何成為一名音樂家,因此為舒曼《給年輕音樂家的建議》撰寫評論,根據時代需要,更新了這本名作。他希望,年輕人能摒棄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在音樂本身,持續音樂上的思考。
怎么才能拉近古典音樂和年輕人的距離?
“學校的教育很重要,優秀的老師能點燃孩子的熱情,就像學一門語言,學得越早,越容易理解,說得越自然。”“古典音樂不是只屬于少數人,只屬于有錢人。”他強調,不能因為不了解古典音樂,而畏懼音樂廳,就像不能因為不了解植物學,而不敢踏入森林,去親近自然。
今春,他又有一本新書《巴赫大提琴組曲》新鮮出爐。“疫情期間,我有時間查資料、做研究,壞事反而變好事。”巴赫大無被譽為“大提琴圣經”,但他不喜歡被理論綁架,不像理論家那樣掉書袋,更注重挖掘人性化的那一面,“畢竟是由一首首舞曲組成,所以不用害怕。”
作為一位不折不扣的全能型藝術家,伊瑟利斯還是電臺主播,經常出現在BBC的音樂廣播節目中,還在紀錄片《羅伯特·舒曼的一生》中擔任主持人。
“我喜歡傾聽,喜歡采訪,喜歡提問。”但無論有多少愛好,有多少身份,他的工作半徑始終圍繞著音樂打轉,“很幸運,我的職業也是我的愛好,二者合一。”
一切恢復如常后,伊瑟利斯又變成空中飛人,背著琴盒滿世界跑,開始“報復性”演出。
上海之行結束,他就要飛去廣州,和“鋼琴女祭司”阿格里奇同臺,“她的演奏很火爆,就像坐在火山上一樣,但她的內心很溫暖,對朋友尤其體貼。”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