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著理財市場的不斷修復,各家機構也一改自去年11月以來凈賣出態勢,持續加大對債券的購買力度。據悉,自今年2月以來,銀行理財已經連續近6周凈買入債券,規模高達2869億元。其中,信用債和同業存單等是主要增配對象,二級資本債等則是減配對象。
業內看來,銀行理財資金加大對債券的購入力度,源于其資產端與負債端的疊加效應。“近期,投資者的需求回升,也促使銀行加速對債券資產的購入,同時顯示出客戶重拾對銀行理財的信心,銀行理財市場重新歸于常態。”
債券資產連續6周獲凈買入
開年以來,隨著市場回暖,銀行理財資金不斷在加大對債券的購入力度。國盛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團隊測算統計,近6周以來,銀行理財資金每周凈買入債券現券規模分別為101億元、685億元、952億元、543億元、95億元、493億元,合計買入高達2869億元。
民生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譚逸鳴也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自今年2月以來,銀行理財債券的凈買入已經“由負轉正”,并結束了理財贖回潮后的凈賣出趨勢,加大了對信用債和同業存單配置。“今年2月,銀行理財凈買入債券規模為2149億元,較1月增加3077億元。”
從購入債券產品細分來看,譚逸鳴表示,今年2月,利率債、同業存單、信用債的凈買入規模分別為414、2463、266億元,不過包含銀行資本債在內的其他券種仍處于凈賣出狀態。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與債市的波動變化關系密切,主要在于銀行理財資金主要配置固收資產,其中過半資產流向債市。而自今年以來,除了債券市場回暖,銀行理財端也同樣處于修復過程,并整體呈現出理財凈值穩步上漲,破凈率明顯下降,以及新發理財產品規模上漲態勢。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從區間收益率看,截至3月7日,今年的理財產品凈值區間收益率平均為0.74%,其中,在固收型理財中,純債固收型、混合債券型、可轉債型、非標債權型凈值區間收益率分別為0.23%、0.56%、0.45%、-0.08%,此外偏債混合型凈值區間收益率為1.53%。
破凈率來看,截至3月7日,今年的理財產品總體破凈率從20%降至6%,其中,純債固收型、混合債券型、可轉債型、非標債權型破凈率分別降至4%、5%、2%、3%,此外偏債混合型破凈率降至26%。
此外,在銀行理財產品發行上,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今年2月,全市場共新發2354款理財產品,環比增加437款,其中有233款為開放式理財產品,2121款為封閉式理財產品。
源于資產、負債端疊加變化
在業內看來,當前債券能夠獲得銀行理財資金的大舉買入,源于其資產與負債端的疊加變化。
楊業偉表示,銀行理財凈增持債券的背后是銀行理財贖回壓力持續減輕,銀行理財規模也將見底回升,一方面是由于凈值的修復,另一方面是由于定開產品到期壓力也將見頂回落。
“去年11月“贖回潮”期間,銀行理財資金主要減持中長久期信用債,當前,隨著理財風險偏好降低,減持以二級債和永續債為主,但減持規模在逐步縮減。而銀行理財資金為降低久期以抵御債市可能出現的風險,對1年及以下的信用債增持規模大幅擴大。”楊業偉稱。
此外,對于銀行理財資金加大對債券的購入力度,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也對《中國基金報》記者分析表示,近期,投資者的需求回升,也促使銀行加速對債券資產的購入,“此也顯示出客戶重拾對銀行理財的信心,銀行理財市場重新歸于常態。”
廖鶴凱看來,銀行傾向加大對信用債及同業存單的配置,并減少對二級資本債的配置比例,也體現出了市場風險避險需求增加,對低風險高流動性資產的偏好提升。“特別是,近期市場上出現了部分銀行決定不贖回二級資本債,更是進一步降低了市場對這類標的的選擇。”
據悉,今年以來,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資產端和負債端還采取了主動作為,以期穩定資產端、降低“贖回潮”對資產端的壓力。其中,在負債端,通過發行凈值波動較低的產品來吸引投資者;在資產端,通過增配短期限的信用債和同業存單以增強資產流動性。
新型理財產品促進債市維穩
據悉,自去年銀行理財遭遇到“贖回潮”后,從去年12月中下旬以及今年1月份以來,不少銀行機構開始改變負債端產品結構以穩定資產端,并募集推出新型理財產品促進維穩債市。
例如,近期工銀理財、平安理財、浦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陸續推出結合攤余成本法和市值法估值的理財產品,部分產品獲得積極申購。
廖鶴凱表示,混合估值法的等新型理財產品的推出也是為降低波動率平滑估值,對大多數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頗有吸引力,促進資金持續流入同時又進一步促進了債市穩定,形成正循環。
不過,劉銀平認為,盡管攤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能平滑債券資產的凈值波動,有利于理財產品配置更多的債券資產,不過這兩種估值法是在特殊時期應對市場大幅波動的一種策略,很難成為主流估值方法,監管層還是鼓勵金融機構采用市價法估值,因此對債市的影響有限。
此外,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同樣維穩,避免再遭遇過往的“破凈潮”、“贖回潮”進而加大債市波動壓力方面。業內也建議,要讓投資者的真實的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實際風險等級相匹配,如此在債市回調時不易觸發“負反饋”,避免引發“贖回潮”和機構“踩踏式”拋售資產。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理財機構也要特別重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把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賣給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資者,如果適當性管理不到位,會在資產端和負債端造成不可控的后果。“因此,銀行理財機構要加強對數字化等技術的應用,通過數字化等技術更好地實現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與識別,避免負債端沖擊資產端。”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